暑盛,翠濃,正當夏時。
7月12日,新入職高校畢業生滿載著希望的青春浪潮,裹挾著五湖四海的風塵與夢想,奔涌至淮北礦業集團——260余張年輕的臉龐,帶著初離象牙塔的青澀,拖著行李箱,背著雙肩包,清新、朝氣、向上。
在印有“歡迎來到淮礦大家庭”的迎新背景板前,他們或自信揮手,或靦腆微笑,或與初識的伙伴并肩而立——“咔嚓!”快門輕響,時光在此刻凝結,一瞬間,青春的可愛就撞上了夏意的礦山。

來到這,心就穩了
來自山西的葛正強來到宿舍,放下背包,打開媽媽裝好的特產,故鄉的味道,是賦予成長起點的動力。
而眼前,獨立衛浴、印著企業標識的“入職暖心包”——毛巾、洗漱用品、入職手冊……連同窗臺上那盆生機勃勃的綠蘿,無聲地鋪開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踏實。

視頻那頭,是母親放心的笑容。
這份安心感,是淮北礦業集團特意為“萌新”們準備的。他們把“暖”字做足:從見好“第一面”的歡迎,到住好“第一晚”的舒適;從開好“第一會”的儀式感,到上好“第一課”的實用內容,再到拜好“第一師”的師徒結對,環環相扣。“‘團’聚星辰”高校畢業生服務品牌,讓新員工生活的點點滴滴、成長的方方面面得到貼心照顧,順利地從“學生”變成“職場人”。
這份溫暖,在基層單位同樣創新迭出。朱仙莊礦、渦北礦等單位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搭建“家礦共育”溝通平臺、實施“見習畢業生‘業務講學’”等創新舉措,為礦井注入了新鮮思維的火花,形成了可推廣的實踐樣本。這些充滿溫度的舉措,有效消解了高校畢業生們的陌生感與焦慮感,極大提升了他們的扎根意愿與奮斗熱情。
是初學者,更是奔跑者
這支青春隊伍里,既有東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傳統礦業強校的學子,還有合肥工業大學、長安大學等“雙一流”高校的工科精英,多元背景為礦山注入了創新活力。
入職培訓班為期三天,培訓內容為企業文化、職場禮儀、青年論壇等方面的知識。讓“萌新”們對集團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快速融入企業文化,堅定自己的職業選擇,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盡快進入崗位角色,為勝任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開班儀式上,淮北礦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方的話語擲地有聲:“希望大家在新的征途上,始終保持‘初學者’的謙遜、拿出‘奔跑者’的勇氣,在工作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這番話點燃了會場,也點燃了年輕人的斗志。
趣味運動會上,汗水浸濕嶄新的工裝T恤,燦爛的笑容在每一張年輕的面孔上綻放。來自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陌生感,在并肩沖刺、互相鼓勁的游戲環節里迅速消融。
“團”聚的暖意,在夏日的熱風中悄然流動。

萌新終成林,新綠變濃蔭
夜幕降臨,培訓樓的燈光依然明亮。
在一天的培訓課程結束后,來自中國礦業大學的畢業生王奕斐給家里打去了電話分享今天的收獲。記憶倒回了他面試淮北礦業集團的那天,是明確的成長通道打動了他,集團建立了“345”人才工程體系,可以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技術+管理”雙軌發展可能,他如是說。
這份從“心穩”到“奔跑”再到“心安”的成長軌跡,并非孤例。近年來,隨著集團高校畢業生管理辦法的出臺,從高校畢業生“引進與接收、培養和選用、關愛與激勵、監督和問責”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著力構建“引育管用留”全鏈條培養體系,打通年輕干部“綠色成長通道”。如今的高校畢業生隊伍整體穩定,流失率逐年降低,許多成長為技術骨干。
在青東礦工作五年的柯友亮,便是這片“新綠”茁壯長為“濃蔭”的生動寫照。從初出茅廬的技術員,到如今能帶隊攻堅智能開采項目的核心骨干,他的足跡深深印刻在礦山智能化升級的每一步。
“萌新”們帶著知識和熱情扎進了淮北礦業集團這片沃土,讓礦山的綠蔭連成片,連起未來的天空。
夏日礦區,因為這點點“新綠”,顯得格外生機。
(審核:梁振 責編:王宏杰)